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就像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我國必然會經歷一場能源結構的改變,即以煤、石油為主逐步轉向以天然氣、光伏制氫等清潔能源為主。2004年我國政府制定以“優化結構、提高效率、重視環保、保障供應、開發西部”為核心的新能源戰略目標,要求增加天然氣、光伏、太陽能、水利等清潔能源等在能源構成中的比例。與此同時,我國也加快了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2008年完成的新一輪全國石油、天然氣資源評估結果顯示我國天然氣遠景資源量56萬億立方米,地質資源量35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22萬億立方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我國已經進入天然氣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除了本國天然氣生產外,我國還將從國外引進大量的天然氣。中衛-貴陽聯絡線工程的建設,主要承擔把中亞天然氣輸往沿線市場和進一步輸往廣東市場,并把進口中亞氣、塔里木、長慶和川渝等四大氣源以及西氣東輸系統、陜京線系統、川渝管網及中緬等干線系統相連,以增強管網調配的靈活性和供氣的安全保障。對充分發揮西部進口天然氣大通道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全國天然氣骨干管網和滿足西南地區大幅度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均具有重要意義。中衛-貴陽聯絡線干線起于中衛,終于貴陽末站,沿線途經甘肅、陜西、四川、重慶、貴州等省市。基于此,確定市場研究范圍為管道沿線途徑的甘肅天水、隴南,陜西漢中,四川、重慶和貴州。根據可研報告,2008年,沿線市場共消費天然氣156.5×108m3,占全國消費總量的20%左右。隨著天然氣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天然氣需求仍將快速增長。預測2010年沿線市場的天然氣需求量200.45×108m3,2015年338.68×108m3,2020年397.12×108 m3。2010年~2020年年均增長速度為7.0%。沿線市場的天然氣需求主要集中四川、重慶兩個省市。2015年,四川和重慶的天然氣需求量分別超過200×108 m3和100×108 m3,分別達到209.56×108 m3、109.03×108 m3,分別占沿線市場需求總量的61.9%、32.2%。市場天然氣需求結構以天然氣化工為主,其次是城市燃氣和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較少。2015年,天然氣化工、城市燃氣和工業燃料行業的天然氣需求量分別為148.24×108 m3、93.82×108 m3 和89.15×108 m3,占沿線市場需求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3.8%、27.7%和26.3%。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和供應安排,在不考慮工程補充供應時,預計2011年沿線市場供需缺口49.7×108 m3;2015年供需缺口106.8×108 m3;2020年供需缺口50.1×108 m3。
選擇清管器,請聯系承德嘉拓設備制造有限公司